(通訊員 井嬌 李瓊)沁縣郭村鎮石板上村千女湖手工創意工作室,一個展示架上擺放著琳瑯滿目的毛線手工作品,兩個主播正在手機前介紹這些作品。她們的身后,一群婦女圍坐在一起,手指靈活地鉤織著不同顏色的毛線,有條不紊地編織著手工藝品。手指翻飛間,一朵朵栩栩如生、惟妙惟肖的絲絨花瓣便“綻放”在眼前。
隨著鄉村振興戰略的深入推進,廣大鄉村女性已成為鄉村振興道路上不可或缺的“她力量”。一些賦閑在家的婦女們希望找一些時間靈活的工作,補貼家用的同時還能照顧家人。了解到婦女們的需求后,沁縣婦聯聯合郭村鎮政府、市政協駐石板上村工作隊在石板上村聯合成立了千女湖手工創意工作室。“手工編織業具有市場需求大、吸納就業多、資源消耗少、沒有污染等特點,既屬于勞動密集型產業,又是文化創意產業和綠色低碳產業,特別適合在廣大農村婦女中發展。我們把附近村鎮賦閑婦女和一些感興趣的婦女同志們都吸納進來,讓她們在家靈活就業,助力廣大農村婦女做社會主義建設的生力軍,展現婦女的精彩。”縣婦聯主席王麗說。
縣婦聯邀請鉤織技術老師為婦女們進行免費培訓,從鉤針的入門技術、鉤針編織的基本技巧以及基礎針法等方面耐心地為她們進行講解,并現場手把手教學,帶領大家制作鉤針掛件。剛開始接觸鉤織,很多婦女在使用鉤針時手法比較生疏,經過老師的指導,她們熟悉了鉤針技巧,漸漸自信起來,現場學習氛圍濃厚。“可以幾個人聚在一起做手工,還能給家庭帶來收入,我們感覺特別好。”郭家莊村民駢江江介紹。
工作室的指導老師李艷紅是遠近聞名的編織達人,這幾年她和她的朋友們通過網上接單,利用空閑時間完成編織制作,取得了可觀的收益。“我以前就喜歡鉤織,后來發現這個市場很廣闊。它其實就是把媽媽們以前鉤的桌墊、杯套換了個形式,加入現代元素,讓傳統事物煥發新的生機。如今我們加入這個工作室,不僅能壯大編織隊伍,而且通過直播帶貨,可以接更多的單子。”
一支隊伍帶活一個產業,截至目前,千女湖手工創意工作室共吸納周邊村莊30余名婦女就業。熟練的婦女十幾分鐘就可以鉤一個花片。“巧手們”每人每天利用閑暇時間從事編織就能有100元至200元不等的收入,讓在家的婦女真正實現了“守住了家、抱住了娃、掙到了錢”的夢想。
“對婦女來說,鉤織容易上手,學習時大家聚在一起,挺樂呵的,一年還能掙好幾千塊錢兒。”55歲的張先紅是這個工作室里年齡最大的學員,她直言自己“手笨”,每次有老師來,她都會留到最后,向老師虛心求教。
看著學習熱情高漲的學員們,王麗不禁喜上眉梢。“石板上村是我們建的第一個手工創意工作室,沒想到大家積極性這么高。婦女們有‘巧手’‘巧勁’和‘巧能’,她們在傳承和發揚手工技藝的同時,將‘指尖技藝’轉化為‘指尖經濟’,用自身力量賦能鄉村振興,共同‘編織’了致富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