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婦訊
當前位置:首頁 >> 新聞資訊 >> 各地婦訊 >>詳情
【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和中國婦女十三大精神】民和社區:凝聚巾幗力量 厚植為民情懷
發布時間:2023-12-08 09:00:08 來源:半邊天網 瀏覽次數:200

  (本網記者 王紅霞)近年來,大同市平城區開源街道民和社區充分發揮黨建引領作用,深入貫徹“城市管理應該像繡花一樣精細”的要求,用黨建“繡花針”穿好基層治理“千條線”,完善社區基礎設施,強化為民服務理念,積極發揮黨員志愿者、居民議事會作用,社區面貌煥然一新,居民幸福感全面提升。

  堅持黨建引領,做居民的“領航員”

  ec5415aded034348bdce06c692f2a663.jpg

  “我們堅持黨建引領,用最接地氣的方式抓基層社會治理,同時也喚起居民的主人翁精神和責任意識,形成‘共治共享’的基層社會治理新局面。”社區黨委書記、居委會主任沈媛說。

  民和社區是城市改造以來新建的安置小區,社區人員全部為拆遷安置搬遷過來的居民。組織不健全,民生訴求多,可用資源少,提升服務居民的軟實力勢在必行。在匯總了所有問題后,社區在婦女思想政治引領、就業指導、關愛幫扶等方面開展了一系列工作,探索出了一條獨具特色的社區治理新路徑。

  社區充分利用各類陣地,定期舉辦講座、文藝演出、書畫展等,深入宣傳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根據居民的實際需求,在社區內配套了婦女之家、閱覽室、家長學校、未成年人活動室等場所,搭建學習教育平臺,年服務女性居民1.2萬人次;拓展魏都學院(老年大學)課堂建設,在書法、繪畫、養生保健等常規課程的基礎上,開設紅色經典、醫療保健、應急自救等專題講座,培育民和藝術團隊,開展合唱、舞蹈等活動,每年參加的女性居民達到1萬人次。

  通過“民情圖”把熱心婦女組織起來,組建社區藝術團;引入5支志愿者團隊、7家社會組織充實到社區治理中,廣泛開展涵蓋助殘助困、治安巡邏、勞動就業、醫療衛生等服務領域的活動;組織愛心助考、義務理發等活動,為轄區群眾提供精細、精準和個性化服務……截至目前,民和社區已陸續舉辦文藝演出、書畫展等特色活動30場次,參與婦女2000余人次。廣大婦女在參與活動中提高了思想認識,也增強了對社區的認同感、歸屬感。

  搭建就業平臺,做居民的“服務員”

  b37d2a75e7be49d7ade4ec496d37df79.jpg

  針對服務品質不高、服務供給低效等突出問題,民和社區以補齊短板為導向,聯合駐街單位和轄區商鋪,開展了涵蓋送餐、送醫、送貨、送急、送便捷,政務服務、醫療保健服務、就業指導服務、志愿者服務、法律援助、家政服務在內的“五送六服務”項目,提升居民幸福感。

  社區聯合第三方開設社區老年餐廳、菜籃子直營店、手工結藝坊,為居民提供就業崗位65個。同時將黨群服務中心建在“線上”,依托平城鄰里社區服務平臺為廣大婦女和家庭提供“找工作、找培訓、找家政”服務,截至目前共培訓婦女60余人。開辦全市首家社區老年人日間照料中心,實行無償、低償服務,惠及老人1700余人次,不斷提升居民幸福感、獲得感、安全感。

  轄區居民趙大姐就是其中的受益者之一。她的丈夫胃部切除手術后待業在家,家庭生活困難。在向社區尋求幫助后,社區不僅為她家協調了司法救助,還對她進行了手工培訓,幫她實現居家就業,月均增收1000元。為此,她用一面寫有“思民生解民難,做實事暖民心”錦旗表達感謝。

  開展節日慰問,做居民的“聯絡員”

  96824948f66b45229db6496c649a9430.jpg

  社區婦聯充分發揮橋梁紐帶作用,在解難幫困、維護社會和諧穩定中主動作為,及時了解婦女兒童的所需所想所求,在生活上給予關心幫助,在精神上給予安慰疏導,切實為婦女兒童和家庭做好事、辦實事、解難事,把黨的關懷送到婦女群眾心坎上。

  逢年過節,社區工作人員還會組織婦女志愿者團隊走訪轄區獨居、空巢、留守、失能、重殘、計劃生育特殊家庭等重點老年人及巾幗骨干家庭。在了解她們的生活、居住情況及身體健康狀況的同時,還會叮囑她們需要幫助隨時可以聯系社區,社區婦聯會像“娘家人”一樣,給予她們關心和幫助。截至目前,社區共慰問困難、空巢、失能等特殊家庭32戶,直接、間接幫助婦女100余人,用實際行動體現了“娘家人”對她們的關心關愛,讓她們感受到了社區大家庭的溫暖。

  如今,走進民和社區黨群服務中心,一股溫馨和諧的氣息就撲面而來。黨員干部為民辦事的工作熱情高漲,前來辦事的居民井然有序,對工作人員的服務贊不絕口。沈媛表示:“堅持黨建引領,讓更多的居民看到了身邊實實在在的變化,大家的幸福感、獲得感明顯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