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婦訊
當前位置:首頁 >> 新聞資訊 >> 各地婦訊 >>詳情
美麗庭院有“看頭”更有“賺頭”
發布時間:2025-02-05 09:12:05 來源:半邊天網 瀏覽次數:200

  (本網記者 路燕)“不同品種的蒸碗放在一起蒸,讓各種食材的香氣在籠屜里互相浸潤,最大限度保留食材中鮮美的汁,讓肉肥而不膩、瘦而不柴……”襄汾縣古城鎮關村村民董巧玲在自家院子里忙得不亦樂乎,向客人介紹著自家的拿手好菜“八大碗”。

  “去年到了臘月二十左右才開始忙,今年一到臘月就接了不少訂單……”董巧玲笑著告訴記者,她去年臘月賣出去2000余份“八大碗”,今年預計能超過3000份。“做‘八大碗’以后,在家里就把錢掙了,感覺挺幸福的。”

  董巧玲還有一個身份,就是村婦聯主席。開展“美麗庭院”建設工作以來,村婦聯通過現場交流、專題培訓等形式,引導廣大婦女和家庭因地制宜開展庭院經濟項目。董巧玲家的“八大碗”就是“庭院經濟”的一個縮影。自2021年起,她與擁有一手好廚藝的丈夫把家打造成農家樂,在傳統“八大碗”制作的基礎上,不斷摸索、研究新菜式,吸引了眾多游客光顧。隨著生意越來越好,董巧玲夫妻倆已經忙不過來了。為此,她招呼村里的姐妹們到小院幫忙,并按照工作量支付工資。2022年11月,她還注冊了“晉福臨”商標,帶著姐妹們一起走特色產業致富路。

  “我這一天忙的時候,要蒸8000多個饃,常年給縣城的大小飯店供貨。”關村村民安紅香說,年關將近就更忙了,除了給飯店供貨,還有不少年饃和花饃的訂單,自己忙不過來,雇了好幾個村民幫忙。看著一鍋鍋熱氣騰騰的饅頭出鍋,她家的日子也像這冒著熱氣的饅頭一般蒸蒸日上。

  此外,關村豆腐、關村羊肉鍋……每一戶特色小院都離不開女主人的辛勤付出。她們用自己的方式,訴說著鄉村蝶變的故事,讓每一位踏進小院的人都感受到家的溫馨。

  發展庭院經濟不僅是家庭經濟的“小算盤”,也是全力推進“美麗庭院”建設的“大事業”。襄汾縣婦聯堅持以家庭為陣地、以庭院為載體,學習運用“千萬工程”經驗做法,堅持“美麗庭院”和經濟發展相融合,拓寬生態效益轉化路徑,利用庭院資源和當地特色,有機融合“美麗庭院”與鄉村旅游等產業,探索“美麗庭院+”發展模式,讓小庭院既有“看頭”又有“賺頭”,為鄉村振興貢獻巾幗智慧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