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記者 路燕)在臨汾市鄉寧縣云臺府小區,一幅由15名婦聯執委編織的“民情地圖”將528戶家庭緊緊連在一起。作為全市首個在住宅小區成立的“三新領域”婦聯組織,云臺府小區婦聯以黨建為引領、以文化為載體、以服務為抓手,探索出一條“黨建帶婦建、婦建促治理”的特色路徑,讓“爭做好母親、爭當好女性、爭創好家庭”的實踐有了生動注腳。
在云臺府社區黨群驛站,“婦女議事會—樓棟微網格—家庭聯絡點”三級服務體系清晰可見。15名執委包聯7個樓棟微網格,528戶家庭通過“24小時收集—48小時響應—72小時辦結”閉環機制緊密相連。小區婦聯主席武紅麗的筆記本里,密密麻麻記錄著120件民生實事的解決軌跡:從疏通下水管道到調解婆媳矛盾,“指尖@執委”已成為居民最信賴的溝通方式。“過去有事要找社區干部,現在在樓棟微信群@婦聯執委就能解決。”居民李大姐感慨道。通過“家庭檔案動態管理+特殊群體重點幫扶”,這支平均年齡38歲的隊伍將服務觸角延伸至獨居老人、全職媽媽等特殊群體,真正實現“婦聯無處不在、服務時刻在線”。
小區婦聯常態化開展讀書分享會、家風講堂、婆媳互夸會等活動。在《習近平走近百姓家》讀書分享會上,居民趙莉紅了眼眶:“總書記時刻都把咱老百姓的冷暖掛在心上,關心我們的衣食住行,就像我們身邊的親人一樣。”依托《習近平走進百姓家》讀書分享會,小區婦聯培育出12個“書香家庭”,推動紅色教育融入萬家燈火。此外,小區里楹聯文化墻前常有家長駐足為孩子講解典故,24孝主題景觀旁總見老人帶著孫輩認讀圖文。“以前覺得傳統文化離生活遠,現在帶孩子散步就能上一堂德育課。”居民王奶奶說。
“這張全家福,是調解矛盾的‘秘密武器’。”武紅麗指著調解室的照片墻給記者講解工作法。通過“全家福上墻—家風故事上會—文明家庭上榜”遞進式培育體系,42戶文明家庭成為樓棟治理骨干。2023年以來,小區婦聯評選“最美業主”“好婆婆好媳婦”等典型16個。每周一次的“暖姐姐親子課堂”場場爆滿,160組家庭在互動中傳承好家風。
在縣婦聯的指導下,小區婦聯積極鏈接資源,舉辦禮儀培訓、政策宣講等活動20場,組織家政培訓、非遺手工等實訓32場,創新推出“技能提升+就業幫扶”模式,幫助120余名婦女掌握實用技能。23名婦女通過“巾幗家政進社區”項目實現家門口就業,為轄區居民提供日常保潔、玻璃清潔、跑腿服務、家電清洗、衣物家居軟裝清洗等便民服務,目前已服務180余戶居民,實現人均月增收2000元。“擦玻璃、洗家電,打個電話就有志愿者上門!”居民張大姐對小區婦聯推出的“巾幗家政進社區”服務贊不絕口。
家政服務隊穿梭樓宇解民憂,文化活動室歌舞翩躚傳笑語,黨群驛站書聲瑯瑯潤心田……從“陌生人社區”到“幸福共同體”的破繭成蝶,云臺府小區婦聯用行動踐行了“組織扎根、服務進門、幸福滿格”的擔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