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省市兩級婦聯執委,龔小麗始終牢記為婦女兒童謀福利、促發展的使命,聚焦家庭急難愁盼,立足崗位,以實干彰顯執委擔當。
聚焦幼有所育,回應家庭期盼。聚焦全市家庭普遍關心的“我家孩子上什么幼兒園”“上怎樣的幼兒園”等問題,拓寬辦學思路,帶領兒童走出教室、走進田野、走向社會,開展豐富多彩的實踐研學活動,讓兒童成為教育的中心,形成了一套獨具特色的教育模式,深受廣大家庭好評。
重塑家教生態,破解教養焦慮。推動所在幼兒園掛牌山西省家庭教育創新實踐基地,通過定期舉辦家長會、專家講座和工作坊,邀請教育專家、心理咨詢師等為家長們傳授科學育兒知識與方法,普及科學家教知識。組織園內擁有心理咨詢師資格的教師,成立心理健康輔導小組,通過談心、游戲、音樂、沙盤等方式幫助孩子學會情緒管理,為家長提供心理健康指導與支持,有效緩解家長育兒壓力。
匯聚幫扶力量,照亮困境兒童。組建家庭家教家風建設服務隊伍,為家長、周邊社區和困境兒童及家庭提供家庭教育服務。組織志愿者與自閉癥兒童家庭一起畫畫、包餃子,組織小朋友和家長一起為困境家庭捐贈兒童讀物,組織社區家庭和留守兒童共同開展實踐活動,為困境兒童和家庭送去溫暖和希望。
姚艷梅扎根農村,緊扣鄉村產業發展需求,整合各方資源,拓展農村女性交流合作平臺,為鄉村產業發展和文化傳承積極貢獻力量,用行動詮釋了責任和擔當。
創業踐初心,桑梓華麗“蝶變”。深入探索鄉村多元發展,推動家鄉建立融合鄉村民宿、農耕研學、傳統非遺技藝、農產品深加工、鄉村電商等為一體的多元化發展業態,構建了一個以生態農業、創意農業、鄉村旅游為重點的綜合性創意農業產業項目集群,在鄉村振興的舞臺書寫巾幗華章。
巾幗繪同心,共筑創業夢。通過推介項目、發展婦女合作組織等措施,為廣大婦女搭建創業平臺,挖掘創業潛能,拓展就業渠道,引導她們參與鄉村振興,共筑創業夢想家園,以女性的智慧和力量推動鄉村經濟蓬勃發展。截至目前,累計帶動五家莊村及周邊300余戶近千余人參與并從中受益,人均年增收2000元。
賦能樹信心,綻耀“她”光芒。承辦忻州師院“鄉約助農·青春篤行”女大學生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為廣大農村婦女姐妹提供更具針對性的實用技能培訓,組織農村女性創業者開展經驗交流、項目對接和資源共享等活動,為鄉村產業發展和文化傳承貢獻更多巾幗力量。
李潔緊扣“文旅興市”目標,充分發揮引領聯系服務職能,緊貼古城婦女需求,為古城發展貢獻巾幗智慧和力量。
黨建引領聯“新”。堅持黨建帶婦建,探索婦聯組織共建共融新模式,聯動女商戶成立古城婦聯。積極推進“婦女微家”建設,在四十九溫泉民宿等有代表性和影響力的商戶中建立“婦女微家”,構建覆蓋更廣泛、形式更立體、服務更多元的婦聯組織建設新模式。
項目賦能暖“新”。聯合市婦聯舉辦“秀容有約 云尚忻品”巾幗助農直播、女性創業創新講座、巾幗巧手創意作品展銷等活動,積極推動開通線上就業平臺,讓婦女足不出戶就能了解就業信息,帶動婦女就業1500余人,助推婦女創業就業取得實效。舉辦現場演示活動,搭建直播平臺,有效提升產品銷量和知名度,有效幫助商戶可持續、可創收發展,得到女性商戶的廣泛認可。
傾聽訴求護“新”。成立婦女維權服務站,協調司法局每周定期在古城坐班,在“秀容學堂”定期舉辦法律培訓及講座,為婦女姐妹提供法律援助和心理疏導。為女性員工爭取到定期體檢和生育慰問等福利,為外地員工申請到每月可累計的休假時間,還積極協調解決外地商戶孩子入學難題,找準了“黨政所需、婦女所急、婦聯所能”結合點,譜寫了婦聯服務古城高質量發展的新篇章。
韓艷霞以科技為筆,以責任為墨,聚焦女性創業就業,描繪出助力忻州數字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巾幗篇章。
積極構建女性雙創生態。發起“巾幗數字產業聯盟”,整合京津冀、長三角資源,推動跨區域技術協作與訂單共享。打造線上平臺,集成政策解讀、案例庫與項目對接功能,成為女性創業者的資源中樞。推動設立“巾幗科創基金”,聯合政府提供稅收減免、低息貸款等政策,重點扶持女性主導的數字文旅、智慧農業、綠色能源項目。探索“數字+公益”模式,聯合金融機構開發“她力量創業貸”,為女性提供全周期資金支持。
多元聯動賦能巾幗力量。升級“數字木蘭計劃”,培養千名女性技術骨干。與高校共建“女性科技人才實訓陣地”,定向輸送人才至東數西算等國家戰略工程。
精準解鎖女性就業密碼。打造山西時光軸V4制作基地,聯合百家一線企業為女性提供職業平臺。目前,已有1800余名大學生通過基地實現就業,其中女性占比超60%,多名優秀骨干成長為項目負責人。圍繞“科技賦能女性、創新反哺社會”的思考與實踐主題,與時光軸分支機構聯動,實現“入學即就業”,幫助女性創業者在家門口實現理想。
張瑞芳堅持以婦女兒童需求為導向,以最美“巾幗紅”架起最暖“連心橋”,用心、用情、用愛、用力解決婦女群眾急難愁盼,為構建共建共治共享基層治理格局貢獻巾幗力量。
突出“婦”字特色,搭建服務婦女“連心橋”。建立3個“三新”領域婦聯組織、21個婦女微家、2個婦女議事會、8個婦女小組(互助組),15個QQ群、微信群。高標準建立婦女兒童之家等18個服務陣地,吸納女性社會組織入駐開展活動。26名女性網格員與13名婦聯執委、200余名巾幗志愿者一并納入基層治理體系。
做實“家”字文章,唱好家風家教“重頭戲”。邀請原平市家庭教育講師團成員為周邊學校學生家長定期開展公益講座,服務學生家長4萬余人次。依托原平市婦聯微信公眾號推送家庭教育課堂1607講。
發揮“聯”字優勢,織密服務治理“巾幗網”。充分發揮駐地單位職能優勢,聯合開展困難家庭幫扶慰問、移風易俗宣傳、環衛工人關愛等活動。組建10支600余人組成的特色婦女文藝隊,組織1300余名婦女姐妹開展“巾幗心向黨 好歌一起唱”等主題活動。組建6支巾幗志愿服務隊,探索“四單”運行機制,累計服務居民8900余人次,關愛幫扶92戶特困婦女兒童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