巾幗風采
當前位置:首頁 >> 新聞資訊 >> 巾幗風采 >>詳情
程姣:匠心釀就醋香魂 非遺托起共富夢
發布時間:2025-05-07 08:46:07 來源:半邊天網 瀏覽次數:200

  (本網記者 路燕)忻州市五寨縣牛氏博文醋坊內,蒸鍋熱氣氤氳,醋醅散發陣陣醇香。從家庭小作坊到年產值超百萬元的企業,全國三八紅旗手程姣將一壇傳統手工醋釀出了“非遺味道”,釀出了鄉村振興的芬芳篇章。

  古法守藝承匠心

  1987年,程姣出生于臨汾市翼城縣的一個農民家庭。婚后,她嫁入五寨縣一個世代以手工釀醋為生的家庭。當時醋坊僅靠幾口陶缸、幾畝高粱維持生計,工藝雖傳統,卻規模小、銷路窄。“醋香不怕巷子深?可巷子太深,別人連味都聞不到。”程姣回憶道。

  面對困境,她骨子里的倔勁被激發。她向長輩拜師學藝,從蒸糧、發酵到熏醅、淋醋,每個環節都親力親為。夏日里,她頂著高溫翻動醋醅,汗水浸透衣衫;寒冬臘月,她守在醋缸旁撈醋冰,手指凍得通紅。“傳統醋講究‘冬撈冰、夏伏曬’,差一步都出不了好味道。”

  手藝是根,品質是魂。2017年,程姣與丈夫創辦“牛氏博文醋業”,并立下“三真”鐵律:初心真、人真、情真。她堅持只用本地紅高粱,因為五寨屬于高寒地區,種植的紅高粱沒有病蟲害;發酵周期必須滿48天,絕不縮短工時;醋醅文火慢熏5至7天,直至香味四溢。“入口柔綿,滿口回香”,成為她的金字招牌。

  醋香引客拓商機

  創業初期,銷路是最大難題。程姣和丈夫開著一輛敞篷三輪車走街串巷賣醋。烈日下,醋香隨車一路飄散,引得路人駐足詢問。一位外地客商循著醋香找到廠里,當場簽下5噸訂單:“這醋有糧食的厚重感,市面上少見!”

  口碑漸漸傳開,程姣趁勢注冊品牌、設計包裝,將花木蘭形象融入商標,寓意“巾幗不讓須眉”;她跑遍山東、河北開拓市場,帶著醋壇子住廉價旅館,啃干糧充饑。“最難時,口袋里只剩20元錢,但客戶一句‘這醋真好’,我就覺得多辛苦都值了。”

  2020年,牛氏博文醋業被評為“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程姣決定升級廠房,年產量從50噸躍升至200噸。如今,她所釀造的醋被北京飯店原行政大廚譽為“搓一把留糟香”的珍品,山東、河北的訂單絡繹不絕,甚至吸引南方客商慕名而來。

  巧手串起共富鏈

  企業發展了,程姣卻常說:“一人富不算富,鄉親們過得好才是真的好。”她雇傭的15名女工多半是脫貧戶。48歲的王大姐早年喪偶,獨自撫養兩個孩子,程姣手把手教她釀醋技術。她說:“在這兒干活,一個月賺3000元,還能照顧家,心里踏實。”

  作為縣婦聯執委,程姣成立“執委工作室”,帶領婦女發展庭院經濟。她自費赴義烏考察來料加工項目,還扶持6名女性創辦醋坊。在她的帶動下,五寨縣涌現出多家“巾幗醋坊”,讓傳統手藝煥發新生機。

  擔任縣新社會階層人士聯誼會會長后,程姣的路越走越寬。她整合民營企業家、非遺傳承人等資源,發起非遺技藝培訓,幫助木版年畫、紅石板雕刻等瀕危技藝對接市場;聯合電商團隊直播推廣家鄉土特產,帶動農戶增收。中高考送水、捐贈山區小學、慰問消防官兵等公益行動中也總能看到她的身影。

  “手工醋就像人生,得慢慢熬、細細品。”如今,程姣正籌劃建設非遺體驗館,讓游客參與釀醋;與高校合作研發醋糟有機肥,延伸產業鏈。從農家女到非遺傳承人,程姣的每一步都浸透著汗水與匠心。她用自己的實干證明了:傳統與創新可以交融,小醋壇也能撬動大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