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記者 段紅梅)在4月23日舉辦的第四屆全民閱讀大會家庭親子閱讀分論壇上,全國家庭親子閱讀推廣大使、童書作者李一慢分享了將書香“種”進日常的實踐智慧。通過固定時間、精選書籍、融入生活、營造儀式感四維路徑,這位深耕兒童閱讀領域的倡導者,為萬千家庭描繪出培育“終身閱讀者”的成長地圖。
固定時間共讀是培養閱讀習慣的基礎。家長每日設定固定共讀時刻,能有效培養孩子的閱讀習慣。針對0~3歲嬰兒,家長可以觀察作息規律,利用“睡后、飽后、撫觸后”的“三后法”開展溫馨共讀,讓閱讀成為成長陪伴。對學前兒童而言,睡前是寶貴的共讀時段,可交替閱讀孩子喜愛的舊書與家長推薦的新書,既能助其安然入睡,又能增進親子情感。
選書是一門精妙的藝術。家長可參考全國及地方婦聯的親子閱讀指導課程,挑選兼具趣味與教育意義的讀物。嬰兒期適合發聲書、抽拉書等互動性強的書籍;幼兒園階段,圖文并茂、故事性強的讀物更易吸引孩子;幼小銜接時,橋梁書、童謠兒歌及多學科啟蒙讀物能助力過渡到獨立閱讀;義務教育階段,需結合課標挑選匹配學習進度的讀物,同時如著名兒童教育家陳鶴琴所言,“精密觀察”孩子興趣并“持續供應”相關書籍,以提升閱讀效率、培養獨特品味,使其成為終身閱讀者。
閱讀不應僅僅局限于書本,而應融入生活之中。我們可以利用外出、就餐等碎片時間隨身攜帶書籍,讓閱讀隨時發生。大自然與博物館是絕佳閱讀場所,家鄉風光、歷史展覽等能拓寬視野、激發探索欲。家庭研學活動既是知識積累,也是情感交流與人生體驗,讓書香家風更豐富。
儀式感對培養閱讀習慣至關重要。家長可以定期舉辦家庭活動,如年度閱讀分享、月度聊書會、周度觀影會,讓閱讀成為家庭生活的一部分。在電子媒介時代,可嘗試錄制書香小視頻、參與在線打卡、組織周末線上共讀等活動,但需確保內容健康有益,引導綠色閱讀。
親子共讀是理念,也是方法,“親”是家長更是學長,各位家長要通過示范引領孩子踏上閱讀之路。家長自身對閱讀的熱愛與堅持,會成為孩子最好的榜樣,讓書香在親子間自然流淌,在日復一日的共讀中,共同收獲知識的滋養與心靈的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