謹防“保健品”騙局。
近期,四川省攀枝花市警方聯合多地公安機關,成功打掉了一個以“健康養生”為幌子、專門針對老年人實施詐騙的犯罪網絡。該案涉及全國29個省市,抓獲犯罪嫌疑人31名,涉案金額超500萬元。隨著案件偵辦的深入,一個以“低價入局+話術圍獵+劣次充好+花錢心安”的養老養生詐騙鏈條浮出水面。律師表示,打擊養老詐騙,守護老年人權益,需要從法律、監管、家庭關懷等多個層面入手,構建全方位防護網。
街頭傳單暗藏陷阱 大數據“畫像”精準施騙
2022年6月,攀枝花市公安局食品藥品環境和知識產權犯罪偵查支隊民警發現某商圈有大量老人頻繁出入“忠糧優選生活館”,手中還提著印有“特供保健品”的黑色塑料袋。
經查,以李某為首的犯罪團伙自2022年2月起,在攀枝花市沃爾瑪、泰隆等商圈先后設立三家門店。他們通過“1元秒殺”的街頭促銷,吸引老年人辦理會員卡,聲稱會員不僅能以“市場價七折”購買糧油,更可免費參與“內部養生講座”。在講座中,團伙會將免疫球蛋白益生菌羊乳粉、千年容顏復合阿膠塊、茶色素、海豹油紫蘇籽油軟膠囊等食品、保健食品宣傳成具有預防、治療“三高”、冠心病、心腦血管疾病、癌癥等藥物功效的產品,高價銷售給現場的老年人。
在犯罪團伙電腦中,警方發現一套完整的“客戶管理系統”。犯罪分子通過“上門家訪”“電話回訪”“子女關愛”等方式逐步套取老人健康狀況、子女情況、經濟能力等信息,系統將受害者劃分為A(獨居高收入病患)、B(有基礎病中等收入)、C(健康老人)三類。公安機關在審訊中得知,犯罪嫌疑人會向A類老人重點推送高價“抗癌保健品”。
“他們的會銷堪比專業劇場?!眳⑴c現場取證的張警官描述,當老人進入密閉會議室后,被包裝的“退休教授”“醫藥專家”輪番登場,店員化身觀眾帶頭鼓掌喝彩,營造氛圍。犯罪團伙甚至編寫了《控場手冊》,要求每5分鐘必須有一次集體互動。
值得注意的是,在“講師”將會銷食品、保健食品以遠高于實際價值的虛構價格公布后,店長、店員按照事前培訓要求,引導、帶領現場老年人進行砍價,“講師”通過“推廣降價”“廠家活動”“限購名額”等方式將食品、保健食品降為事前廠家規定價格,讓老年人對會銷的食品、保健食品價格產生錯誤的認知,同時通過“買一送多”“贈送禮品”等方式大量兜售會銷商品。在查獲的贓物中,標注“原價4980元”的千年容顏復合阿膠塊,經鑒定實際成本不足30元。
跨省產銷網絡曝光 黑色產業鏈浮出水面
隨著偵查深入,一個橫跨多省的特大產業鏈逐漸清晰。該團伙由幕后老板出資定制專門用于會銷的保健食品,再對“講師”就如何將該類產品虛構成“靈丹妙藥”進行培訓,最后由各地門店組織會銷,形成“產—供—銷”閉環。警方在收網行動中查扣偽劣保健品超萬盒,發現其通過混淆食品、保健品概念,夸大、虛構產品功效等手段牟取暴利。更令人震驚的是,其內部定期召開視頻會議,就如何給老年群體提供情緒價值、提高產品銷量進行經驗交流、提升技能、傳授手法,如對喪偶老人重點打感情牌、定期上門慰問、針對性提供情緒價值等。
初步查明,僅攀枝花市涉案老年群體就達1000余人。
“針對老年人的保健品騙局并不少見,但如此龐大的灰色黑色產業鏈,從生產、建立話術、構建營銷體系到各地設立門店,形成閉環運行的情況,還是較為典型的?!北本┦兄新劼蓭熓聞账蓭熇畋笾赋觯摪覆粌H打掉了一個犯罪團伙,端掉了一個黑色產業鏈,更能讓更多老年消費者認識到,違法犯罪分子會通過一系列意想不到的方式對他們實施詐騙。
北京市東衛律師事務所律師唐紅云分析,在該案中,犯罪嫌疑人將保健品宣傳成具有預防高血壓、癌癥等功效,把銷售人員包裝成 “退休教授”“醫藥專家”,這種以非法占有為目的,偽裝專業人員、虛構保健品功效騙取老年人錢財的行為,符合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條詐騙罪的構成要件?!蹲罡呷嗣穹ㄔ骸⒆罡呷嗣駲z察院關于辦理詐騙刑事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明確規定,詐騙老年人財物將從重處罰。此外,犯罪嫌疑人及其團伙利用廣告夸大保健品功效,如宣傳成“靈丹妙藥”,符合刑法第二百二十二條關于虛假廣告罪的規定,若情節嚴重,如造成消費者健康損害,將被定罪量刑,量刑標準為兩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并處或單處罰金。犯罪嫌疑人通過銷售偽劣保健品牟取暴利,構成刑法第一百四十條生產、銷售偽劣產品罪,根據銷售金額,最高可處無期徒刑(銷售額為200萬元以上),并處銷售金額50%以上兩倍以下罰金。
警惕詐騙套路 多方合力筑牢“銀發防線”
今年2月,該案件已移送檢察機關審查起訴。隨著案件進入新階段,如何有效打擊此類詐騙行為、提升老年人防騙意識,成為亟待解決的問題。
“打擊養老詐騙,目前有不少法律法規,除了監管部門的日常監督檢查外,還需要對消費者進行宣傳引導。”李斌提到,深圳經濟特區出臺了地方性法規,黑龍江省人大常委會也發布了相關通知,針對60周歲以上通過特定渠道購買保健產品的消費者,享有自收到商品之日起七日內無理由退貨的權利。這一規定主要針對會議營銷、集中授課、健康講座等形式,旨在保護老年消費者的權益,避免他們因誤解或被誤導而購買不適合自己的保健產品。
李斌告訴中國婦女報全媒體記者,除了地方相關法規,自2024年7月1日起施行的消費者權益保護法實施條例第十五條規定,經營者不得通過虛假或者引人誤解的宣傳,虛構或者夸大商品或者服務的治療、保健、養生等功效,誘導老年人等消費者購買明顯不符合其實際需求的商品或者服務。
對于如何應對這類針對老年人的保健品騙局,唐紅云建議,要保留好購買憑證、廣告宣傳資料、產品包裝、聊天記錄等證據,一旦發現受騙,要及時向市場監管部門、公安機關、消費者協會舉報,并聯合其他被害人提起民事訴訟,依據消費者權益保護法主張賠償。
攀枝花警方也給出了一系列防騙建議:老人身體不適要去正規醫院就診,不要相信包治百病的“靈丹妙藥”;購買保健食品要做到“看、查、辨”,看銷售資質、檢查外包裝和說明書,辨別廣告及宣傳內容,甄別“三無”產品;警惕上門推銷和各種“講座”,不要參加免費講座、免費旅游、免費茶話會等活動;保持警戒心理,不要和常常熱情主動打招呼、套近乎的“陌生人”過于接近,以免上當受騙。
此外,攀枝花警方提醒,詐騙分子通常會讓老年人向家人隱瞞情況,子女平時要多和老人交流,了解近況,留意其突然增加的健康消費,如若發現老人被騙,應耐心勸導,及時止損,并立即報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