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四代曲藝人賡續絲弦情
-
3月18日,“80后”的常德絲弦青年傳承人伍恩禹在練習絲弦樂器。 (1/15)
-
3月19日,“50后”的常德絲弦名家宋潔(左一)、“60后”的常德絲弦代表性傳承人朱曉玲(左二)、“80后”的常德絲弦青年傳承人伍恩禹(右二)與“90后”青年演員代表謝顏竹(右一)四代曲藝人同場登臺共演一支曲目。 (2/15)
-
3月18日,常德絲弦藝術劇院“90后”青年演員代表謝顏竹在常德市鼎城區花船廟小學教孩子們學習常德絲弦。 (3/15)
-
3月17日,常德絲弦藝術劇院的一名“90后”演員在演出前化妝。 (4/15)
-
3月19日,“50后”的常德絲弦名家宋潔(左一)、“60后”的常德絲弦代表性傳承人朱曉玲(左二)、“80后”的常德絲弦青年傳承人伍恩禹(右二)與“90后”青年演員代表謝顏竹(右一)四代曲藝人共同排練曲目。 (5/15)
-
3月17日,“60后”的常德絲弦代表性傳承人朱曉玲(左)與“80后”的常德絲弦青年傳承人伍恩宇交流。 (6/15)
-
3月18日,“80后”的常德絲弦青年傳承人伍恩禹(臺上左二)在惠民演出中。 (7/15)
-
3月18日,常德絲弦藝術劇院的青年演員在排練曲目。 (8/15)
-
3月18日,“80后”的常德絲弦青年傳承人伍恩禹(中)與同伴在練功。 (9/15)
-
3月17日,“60后”的常德絲弦代表性傳承人朱曉玲(左三)在指導青年演員練功。 (10/15)
-
3月17日,“80后”的常德絲弦青年傳承人伍恩禹(左)在演出前化妝。 (11/15)
-
3月18日,常德絲弦藝術劇院的青年演員在練習絲弦樂器。 (12/15)
-
3月18日,“50后”的常德絲弦名家宋潔在常德絲弦藝術劇院指導青年演員練功。 (13/15)
-
3月17日,常德絲弦藝術劇院“90后”青年演員代表謝顏竹為直播做準備。 (14/15)
-
3月17日,常德絲弦藝術劇院青年演員在進行常德絲弦的推廣直播。(15/15)
位于湖南省常德市鼎城區的常德絲弦藝術劇院匯集了從“50后”到“90后”的四代常德絲弦曲藝人,她們分別是“50后”的常德絲弦名家宋潔,“60后”的常德絲弦代表性傳承人朱曉玲,以及常德絲弦青年傳承人伍恩禹代表的“80后”和以謝顏竹為代表的“90后”青年演員群體。同一團隊的四代藝術工作者前赴后繼、薪火相傳,共同賡續和守護著常德絲弦這項優秀的地方傳統曲藝。
常德絲弦是流行于湖南常德的一種地方曲藝,由明末清初江浙一帶民歌和時調小曲傳入常德后,經與當地民間音樂結合并不斷演變、發展而形成,因以常德方言演唱,并用絲弦樂器伴奏而被稱為常德絲弦。2006年常德絲弦被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