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氣越來越暖,陽光也逐漸變得柔和,萬物悄然復蘇。人們脫下厚重的衣物,心情輕盈,胃口也在這個時候“醒”了過來~
春天不僅是賞花踏青的季節,更是調養身體的好時機。而說到春天的時令飲食,怎能少得了一碗熱乎乎的莜面?
莜面:營養與溫補的完美結合
莜面是用莜麥磨制的面食,“莜麥”是一種起源于中國北方高寒地區的古老糧食作物,又稱“裸燕麥”,在華北和西北地區有著悠久的栽培歷史。在古代,莜面是邊疆將士們御寒充饑的主食,到后來山西商人走西口,莜面更是行囊里必備的干糧。民間流傳的“春吃莜面,勝穿棉襖”的諺語,生動體現了它的溫補特性。
從營養角度來說,莜麥堪稱谷物中的“實力派選手”,它含有豐富的蛋白質、脂肪與膳食纖維,營養價值遠高于普通小麥與燕麥。不僅有助于促進腸胃蠕動、幫助消化,還能增加飽腹感、調節血糖血脂,非常適合在春季這種新陳代謝逐漸旺盛的時節食用。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莜面性味甘溫,具有健脾暖胃的養生功效。在春寒料峭的季節里食用,既能驅散體內積存的寒氣,又能溫暖腸胃,對改善春季常見的手腳冰涼、乏力倦怠等癥狀尤為適宜。與精制米面相比,莜面更易消化且不易積食,既有傳統糧食的滋補功效,又不會像精米白面那樣容易讓人發胖,是春季養生的絕佳選擇。
百變做法,煥發春日食欲
莜面不僅營養豐富,更承載著北方人獨特的飲食智慧。這種看似樸實的糧食,在巧手烹調下總能煥發出令人驚喜的魅力——或柔韌筋道,或綿軟適口,不同的處理方式讓每一口都充滿期待~
莜面魚魚
莜面魚魚是莜面眾多吃法中頗具趣味的一種,名字聽起來俏皮可愛,源于其外形酷似小魚。制作時,將和好的莜面面團搓成長條,再用雙手將小塊面團在案板上捻搓成紡錘形或柳葉形的小“魚魚”形狀。
蒸熟后可搭配蒜末、醋、生抽、辣椒油等調成的蘸料,也可以炒著吃,和土豆絲、胡蘿卜片、青椒段一起翻炒,香氣撲鼻。
莜面窩窩
提到莜面,不得不說最負盛名的莫過于莜面窩窩了。莜面窩窩在山西、內蒙古一帶也被稱為“莜面栲栳栳”,因為成品的形狀很像編籠用的竹簍(方言稱“栲栳”)而得名。
莜面搓圓,在石板上用手掌一推,推出一個小片,順勢卷成窩窩狀擺入蒸籠。蒸熟后可以蘸料食用,或澆上一勺熱騰騰的臊子,吃起來筋道中帶著麥香,熱乎乎一碗下肚,渾身都暖了。
莜面餃子
莜面餃子用莜麥面粉制成,因莜面缺乏麩質黏性,面團較散硬,搟皮和捏合需技巧以防開裂。熱水燙面可增強延展性,也可摻少量白面提升筋性,既保留莜面香味又增加韌勁。
常見的有韭菜雞蛋餡、羊肉胡蘿卜餡、酸菜餡等,蒸熟后咬一口,餃子皮勁道有嚼勁,別有風味。
春天帶著生機款款而來,正是調養身體、積蓄能量的最佳時機。在這個講究“應時而食”的季節里,一碗熱氣騰騰的莜面不僅能溫暖腸胃,更能滋養身心。從黃土高原的農家灶臺到都市的現代餐桌,莜面傳承的不僅是獨特的風味,更蘊含著世代相傳的養生智慧。
不如就從一碗熱氣騰騰的莜面開始,讓這份溫暖從舌尖蔓延至全身,為整年的健康生活注入滿滿的元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