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經過近5個小時采集,華中科技大學西部計劃研究生支教團志愿者康康(化名),在昆明成功捐獻280多毫升造血干細胞混懸液,為一名遠方素不相識的血液病患者送去生命“火種”。
2023年10月13日,在22歲生日當天,康康報名加入中國造血干細胞捐獻者資料庫。今年2月的一天,武漢市紅十字會、赤峰市紅十字會告知她造血干細胞配型成功。
4月7日至10日,康康入住昆明市中國人民解放軍聯勤保障部隊第920醫院,接受捐獻前的預處理。盡管注射動員劑帶來了頭痛、肌肉疼痛等不適反應,但絲毫沒有影響康康的堅定和期待。她表示:“我等這一天好久了!”
就讀于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藥學專業的康康,深知癥狀嚴重的血液病患者吃飯有多痛苦,“每一口食物都可能變成折磨,嚴重的連喝白水都像吞刀片”。
“希望受捐患者早日康復,能像我這樣大口大口地吃飯,能大口吃飯真是一件幸福的事!”這是康康下了病床終于喝上一口熱粥時,蹦出的第一句話。此時,她的手臂上還插著分離機采集導管。
康康在校期間成績優異,曾獲國家獎學金、校三好學生等榮譽。同時,她熱心公益,積極參與無償獻血,累計獻血達800毫升。
2023年9月,上大學四年級的康康按照學業成績已經獲得專業保研資格。直接保研在旁人看來無疑是穩妥選擇,而支教會讓求學周期拉長一年。
“我來自農村,得益于社會的幫助接受了良好的教育,我選擇回到農村,為孩子們的世界打開一扇窗,種下一些人生的希望和夢想!”康康放棄了直接保研,堅定地加入大學生志愿服務西部計劃,奔赴西部,建功西部。
支教期間,她既是數學教師,又是一年級班主任,還是50個孩子口中的“知心姐姐”。
“用一年不長的時間,做一件終身難忘的事”,這是康康志愿奔赴西部,在云南省臨滄市臨翔區南屏小學任教前,記錄在日記中的一句話。
“19801順利完成任務,祝遠方的你早日康復”,康康成為了內蒙古自治區第201例、全國第19801例造血干細胞捐獻者。她希望回到學校講給孩子們,捐獻造血干細胞,幫助延續另一個生命的故事。
用一年不長的時間,做了兩件終生難忘的事。康康同學,好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