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的露珠還掛在番茄藤上,梁余妮已穿梭在溫室大棚里。她是當地人眼里的“蔬菜女王”。
返鄉創業繪藍圖。2013年,梁余妮放棄公職回村創業。村民笑她傻,卻沒人想到,這個看似文弱的姑娘能掀起一場農業革命。她引進滴灌設備、智能溫控系統,把傳統菜地變成數字化車間。2021年,她培育的“抗逆辣椒”畝產破萬斤,帶動周邊5000余戶增收,昔日的荒坡成了“綠色銀行”。
用心點亮致富路。梁余妮創辦的巾幗培訓班累計培訓婦女1200人次,手把手教她們育苗、直播、做品牌。村民王大姐說:“過去種菜靠老天,現在跟著余妮學,一棚菜能多賺兩萬塊!”
一腔赤城解民憂。2019年春,東青北村菜農老陳的辣椒突遭病害,血本無歸。梁余妮連夜帶著團隊鉆進大棚,三天三夜沒離開。“她調配方、教防蟲,想方設法為我解決病害。”老陳激動地說。這場危機催生了她的“植保站計劃”。隨后,她和團隊建起了植保站和科普惠農中心服務站。農民遇到難題,打個電話就能找到“醫生”。
如今,梁余妮的公司產值過億,但她最珍視的,是鄉親們腰包鼓起來的笑臉。在她眼里,溫室不僅是種菜的地方,更是聯結城鄉、傳遞溫暖的“希望田野”。
在潞城區翟店街道,總能看到楊小娜穿梭在各村巷陌的身影。這位扎根基層6年的婦聯主席,帶領13名女性組建“巾幗推薦官”團隊,用鏡頭為鄉村振興注入“她力量”。
“婦女能頂半邊天,但先要練好真本領!”楊小娜通過組織短視頻制作、剪輯等專題培訓,培育出7名拍攝剪輯視頻能手。2023年寨上村舉辦潞城區首屆民俗文化藝術節,20名臨時拍攝巾幗團隊連續十余天駐守現場,跟節目、拍現場。一節節生動形象的視頻將此次民俗文化藝術節的精彩表演記錄下來。后經過配樂、剪輯,順利制作成潞城區首屆民俗文化藝術節宣傳視頻。一經發布,播放量突破5萬次,帶動藝術節期間游客量同比增長240%,助力寨上村文旅宣傳邁上新臺階。
近兩年來,這支“娘子軍”累計制作“小天貢村富硒奶油小西瓜”“世界讀書日”“七一文藝晚會”“我們身邊的‘她’”等10余部文旅、正能量推介視頻,帶動小天貢村小西瓜、香菜、西葫蘆等銷售額突破30萬元,凝聚了黨員力量、彰顯了巾幗風采。“以前覺得婦聯就是調解家務事,沒想到現在能帶著姐妹們在網上闖出新天地!”執委李建玲感慨道。
如今,翟店街道的“巾幗推薦官”隊伍已擴大到20人,她們用鏡頭記錄鄉愁、用流量體現價值。楊小娜仍在續寫她的履職故事——鏡頭對準的不僅是山水田園,更是鄉村振興路上綻放的巾幗芳華。
蘆海麗是一名退休職工,但她積極發揮余熱,發起并借助縣學雷鋒志愿者協會,用實際行動為婦女兒童辦實事、解難事,用愛和溫暖書寫著巾幗詩篇。
擔任執委以來,她注重在3·5學雷鋒日、六一兒童節、重陽節、12·5國際志愿者日等重要節點,向婦女群眾宣傳法律法規,幫助她們提高法律意識和自我保護能力;以“文明實踐+志愿服務+研學之旅”的方式,全年開展志愿服務不少于60場,服務婦女兒童5000余人次。她關注重點群體,帶領志愿者們為鄉村空巢老人、困境兒童、養老院老人等開展免費剪發、剪指甲、義診、文藝演出、慰問救助等,特別是對本地塵肺病患者家庭的孩子,定期走訪入戶了解他們的學習和生活狀況,捐贈學習用品和助學金,鼓勵他們努力學習,追逐夢想。她還主動為2名困境兒童當起了愛心媽媽,用愛心溫暖著婦女兒童。
大愛無聲,她將繼續堅守信念,用微光點亮希望,讓愛與溫暖持續傳遞、延續。
擔任執委以來,張理霞結合自身工作實際,緊緊圍繞維護婦女兒童權益打造“理霞說理”工作品牌,用專業和柔情守護一方婦兒權益。長子縣公安局獲評“全國維護婦女兒童權益先進集體”稱號。
在基層派出所工作十多年,張理霞憑借著豐富的警務實戰經驗和深厚的群眾基礎,率先在長治市創新創建“理霞說理”特色婚調工作室,在工作實踐中將心理學知識深度融合法理、情理,摸索出一套獨具特色的“55387”矛盾調解工作法,并在工作中推廣應用。2024年“理霞說理”婚調工作室接縣局110指揮中心推送的一起涉家暴警情:長子縣某村的李某紅多年來一直遭受其丈夫崔某軍的家暴,多次報警,矛盾升級。“理霞說理”團隊通過多次對雙方進行疏導調解,并利用家庭系統療法、繪畫心理療法、沙盤療法等心理學疏導方法幫助雙方找到家暴發生的根源,用情理、法理、心理相結合的方式促使夫妻關系緩和,受到當事人好評。
“理霞說理”婚調工作室成立以來,已成功化解各類涉婚姻家庭矛盾15起,成為長子縣婦聯特色婚調工作的靚麗名片。
在沁縣,有這樣一位扎根基層、熱愛婦女事業的女性,她用一件件小事詮釋著新時代婦女工作者的責任,讓平凡的崗位熠熠生輝。她就是李凱慧。
廣泛開展宣傳宣教。她深入各鄉鎮開展“易地搬遷巾幗講堂”宣講活動,邀請專家教授為搬遷婦女講授家政服務、鄉村旅游等課程,幫助她們增智提效,盡快融入新生活。在三八婦女節等重要時間節點,向廣大婦女宣傳衛生保健、婦女維權、反家暴等知識,普及12338婦女維權熱線,幫助婦女提高自我保護意識,暢通婦女的維權渠道。
積極投身鄉村振興。她帶領高素質女農民外出培訓,邀請農業專家走入田間地頭,為農村婦女傳授種植技術,幫助她們提高農業生產水平,使越來越多的婦女成為了鄉村振興的主力軍。
用情關愛困境兒童。愛心媽媽結對關愛活動開展以來,她積極響應號召,結對幫扶兩個孩子。每逢節假日,她都會為孩子們送去書籍、衣物等,從心靈上給予撫慰和鼓勵。她常說:“每一個孩子都是國家的未來,我們有責任讓他們感受到社會的溫暖。”她經常走訪慰問困境婦女兒童家庭,讓群眾切實感受到婦聯組織就是大家的貼心人、暖心人、娘家人。
在未來的日子里,她表示會一如既往走在服務婦女兒童、促進婦女事業發展的道路上,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詮釋巾幗擔當。